#18 如何彼此相愛(三)

弟兄姊妹早安,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與平安與你同在!

彼此相愛的實際面

“Koinonia” 這個字以不同的形態在新約出現了39次,其中9次和財物有關,例如:

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(Make a contribution)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。(羅15:26)
聖徒缺乏要幫補Share with the Lord’s people who are in need.);客要一味的款待。(羅12:13)
在道理上受教的,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(Share all good things with their instructor.)(加6:6)

古時沒有社會保險制度,貧苦的人若得不著周濟,有可能會餓死。五旬節三千人信主受浸,有人賣了田產家業,分給貧苦的弟兄姊妹。後來耶路撒冷遭遇飢荒,保羅向馬其頓和亞該亞的教會收取捐項,幫助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。旅客來到一處,往往要仰仗他人善意的接待。耶穌來到撒瑪利亞,走路睏乏,甚是口渴,求打水的婦人給他水喝(約4:6-7)。以利亞來到撒勒法,求寡婦用器皿取點水給他喝,做一個小餅給他吃,因他甚是飢渴(王上17:8-13)。有關在實際的事上彼此相愛,雅各書和約翰一書說得最直截了當:

若是弟兄或是姐妹,赤身露體,又缺了日用的飲食;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:「平平安安的去吧!願你們穿得暖,吃得飽」;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,這有什麼益處呢?(雅2:15-16)
凡有世上財物的,看見弟兄窮乏,卻塞住憐恤的心,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?小子們哪,我們相愛,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,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。(約一3:17-18)

 現代人資源豐富,特別是在美國,「赤身露體,又缺了日用的飲食」這種情況幾乎從未見過,我們要如何彼此相愛呢?原則還是一樣,就是將你有餘的拿出來,和缺乏的弟兄姊妹分享。可應用的範圍很廣,只要有心,不難找到實施之處。好比說,教會中有許多學生和學者,他們離鄉背井,缺少家庭溫暖。有人開放家庭請人來聚會,逢年過節請人來吃飯、包餃子,實在是愛心的服事。現代人工作緊張,精神苦悶,又缺少鼓勵。你若時常笑臉與人打招呼,說一兩句鼓勵的話,他就得著了幫助。至於財物上的供給,各人自憑感動,不要塞住憐憫的心,但要防止濫用和欺詐(曾經發生過)。教會設有愛心基金,幫助有急需的弟兄姊妹,是有制度的。

愛是恆久忍耐

將彼此相愛說得最具體的,是哥林多前書十三章:

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;愛是不嫉妒;愛是不自誇,不張狂,不做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,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; 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 (林前13:4-7)

恆久忍耐(原文 makro-thumein,NIV and NASB: patient,KJV: long-suffering)是對人說的,不是對情況說的。不是在艱苦的情況中恆久忍耐,而是對所愛的人恆久忍耐。它有積極的涵義:真愛使人持久,對所愛的人永不放棄。就算他有許多缺點,對你有許多冒犯,你愛他的心始終不改。只要看看父母如何愛子女,「恆久忍耐」的意思就很清楚了。聖經說,主內弟兄姊妹也要用這種愛來彼此相愛。初期教父克梭斯頓(Chrysostom)說,恆久忍耐是一種高貴的情操。它是說有人冒犯了你,你有能力去報復他,但卻選擇不去報復。恆久忍耐是不加害與人的,有人傷害了你,你卻不去傷害他,因為你愛他。

又有恩慈

恩慈(chrēsteu’omai,各英語譯本均作 kind)的原意是「有用」,形容詞的意思是「容易的,好用的」。耶穌曾經用這個字來比喻自己:

我心裡柔和謙卑,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;這樣,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。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(恩慈的),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(太11:29-30)

主耶穌柔和謙卑,他的軛是容易的、恩慈的、易於使用的。一個恩慈的人使人感到輕省,易於相處。教父俄利根(Origen)說恩慈就是「對眾人甜美」,使人樂於親近。有些基督徒總是在審判別人和批評別人,將人掐得緊緊的,難得說一句好話,令人感到「不容易」。恩慈的人不是這樣。他們的心是寬宏的,個性是甜美的,容易與人相處,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。

愛是不嫉妒

聖經中有許多嫉妒的例子:巡撫彼拉多知道祭司長和長老是因為嫉妒,才把耶穌解了來(太27:18)。約瑟的兄長們因為嫉妒父親給他作了綵衣,就下手害他。拉結見自己不給雅各生子,就嫉妒他姊姊(創30:1)。非利士人見以撒有羊群牛群,又有許多僕人,就嫉妒他(創26:14)。人類史上第一宗謀殺案,該隱因為神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,卻看不中他和他的供物,就將他的兄弟亞伯殺了。嫉妒是負面的情緒,力量極大:

忿怒為殘忍,怒氣為狂瀾,惟有嫉妒,誰能敵得住呢?(箴言27:4)

嫉妒和羨慕不一樣。羨慕是正面的,你看到別人事業成功,過好生活,心裡很羨慕,盼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那樣。嫉妒卻是負面的,你看到別人好,心裡很不舒服,巴不得他不好。「幸災樂禍」就是一種嫉妒的心理,十分普遍。人人都會嫉妒,只有一種情況例外:你所愛的人成功的時候。你聽到別家的孩子考上好大學,心裡難免酸溜溜的。可是自己的兒女考上好大學,那就只有高興,沒有嫉妒。愛是不嫉妒,我們若彼此相愛,看到弟兄姊妹凡事順利,就只會為他高興。在人的團體中有嫉妒、攀比、競爭,在 koinonia中卻只有愛與喜樂。

愛是不自誇

人人都會自誇,一點點的小自誇似乎無傷大雅,甚至還有易於健康:你若不許他說說自己得意的成就,豈不把他憋壞了?只有在一種情況之下,自誇會使大家都受到傷害,就是在愛的關係中誇自己的貢獻。父母若時常對兒女誇自己為他作了多大的犧牲,付出了多大的代價,兒女必定承受不住,親子關係必出現裂痕。夫妻之間也是如此,若有人時常自誇,這個關係必不長久。Koinonia也是一樣,一旦有人自誇,就會破壞這個關係。愛的特性是總覺得自己虧欠,做得不夠。多的是想到對方,少的是想到自己。感到能夠有所貢獻是一個祝福,特別是對自己所愛的人。若發現自己開始自誇,要立刻警覺:我是否已經遠離愛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