约翰症候群 John Syndrome

施浸者约翰和耶稣 John the Baptist and Jesus

对于施浸者约翰和耶稣之间的关系,路加福音有详细的描述。二人出生之前,天使分别向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、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显现。马利亚又去找约翰的母亲以利沙伯,和她同住了三个月。两个孩子出生之后,路加以类似的词句描述他们的成长:

论到约翰:「那孩子渐渐长大,心灵强健,住在旷野,直到他显明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日子。」(路1:80)
论到耶稣:「孩子渐渐长大,强健起来,充满智慧,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。」(路2:40)

约翰和耶稣住在不同的地方,二人似乎并不相识(约翰说:我先前不认识他。约1:31,33)。约翰住在犹大的山地,后来又住在旷野,耶稣住在加利利的拿撒勒。三十年后,二人在约旦河的水中,有了一次生命的交遇。当时约翰在约旦河一带宣讲悔改的浸礼,执行他「为主预备道路」的天赋任务,耶稣也来受浸。约翰在圣灵的感动下,为耶稣做见证,说:

「看哪,神的羔羊,除去世人罪孽的!这就是我曾说,有一位在我以后,反成了在我以前的,因他本来在我以前。我先前不认识他,如今我来用水施浸,为要叫他显明给以色列人。」(约1:29-31)

受浸之后,耶稣开始了自己的事工,有一群门徒跟从他,正如有一群门徒跟从约翰。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方,在那里居住,并给人施浸。约翰的门徒看见许多人去耶稣那里受浸,就对约翰说:「拉比,从前同你在约但河外,你所见证的那位,现在施浸,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!」约翰听了并不嫉妒,很坦然地说:

「若不是从天上赐的,人就不能得什么。我曾说:『我不是基督,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』,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…他必兴旺,我必衰微。!」(约3:27-30)

在这之后,分封的王希律因他所行的一切恶事,受了约翰的责备,就把约翰收在监里。约翰在监里听见基督所做的事,就打发两个门徒到耶稣那里去,说:

「施浸的约翰打发我们来问你:『那将要来的是你吗?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?』」 

正当那时候,耶稣治好了许多有疾病的,受灾患的,被恶鬼附着的,又开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见。耶稣回答说:

「你们去,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,就是瞎子看见,瘸子行走,长大痲疯的洁净,聋子听见,死人复活,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。凡不因我跌倒的,就有福了!」 (路7:20-23)

约翰为何怀疑耶稣?他有强健的心灵,住在旷野,吃蝗虫野蜜,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生活。他忠于天赋的使命,传悔改的浸礼,为主预备道路。他大有信心,见证耶稣是神的羔羊。他灵命高深,只要主兴旺,宁可自己衰微。他不畏强权,明知可能被捕被杀,仍然斥责希律王的罪行。这样的一位约翰,最后却软弱了。在监牢中,他的信心开始动摇,甚至差遣两个门徒去问耶稣:「是你吗?」

约翰症候群 John Syndrome

约翰的现象,姑且称之为「约翰症候群 John Syndrome」,常在信徒中看见。它有三个病征:

  1. 灵命起伏不定:灵命时高时低,起起伏伏,不是稳定地成长。今日上至巅峰,明日跌入低谷。今日为主做见证,明日怀疑主。今日完全舍己,只要主兴旺,宁可我衰微。明日老我复活,嫉妒纷争,寻求自己的荣耀。有时进三步、退两步;有时进两步、退三步。与你熟悉的人说:他就是这样!你别看他今天这么爱主,谁晓得他明天是啥样子?因为没有一致性,见证就缺少说服力。

    虽然自己不想这么差劲,似乎也没别的办法。也曾努力过,参加各种特会,敬拜赞美、禁食祈祷、读经默想,都不怎么见效。于是就开始有了宿命的思想:我就是这样,认命吧!向周围一看,好像都跟我差不多。这么一分析评论,个人思想就升级为神学观念:灵命的稳定成长是一个无法达成的诉求,信心的起伏不定是一个必须接受的现实。虽然嘴上不明说,态度却表达出来了:牧师不必唱高调,大伙儿还是诚实点,就这么过吧!这种观念一旦形成,个人与教会的进步就受到了阻碍。

  1. 患难引起的怀疑:约翰对耶稣的怀疑,是在患难的温室中培育出来的。坐监之前,虽然耶稣的事工日益壮大,约翰也不嫉妒。虽然耶稣的做法和他不一样,(可2:18-20)他也能接受。坐监之后,旷野中的阳光普照和自由自在,变成了牢狱中的暗无天日和拘束綑绑,再加上性命未卜前途堪忧,约翰对耶稣的怀疑就具体化了。

    我们也是一样。一般来说,基督徒的信心足以支撑顺境的生活,却未必足以支撑逆境的生活。若无患难试炼,没有人会怀疑耶稣。若患难来临,就必有人怀疑耶稣。这未必是深思熟虑之后理性上的质疑,认为信主的人怎么会遇到患难?因此而怀疑自己的信仰。有时这纯粹只是力量的问题。患难的重量压在身上,时间久了,力不能胜,因此而发出呻吟。怀疑只是呻吟的声音。

    患难时最怕独处。独自一人,无同伴的鼓励和帮助,易于陷入沮丧,怀疑人生,怀疑神。约翰在牢中是否独自一人?从他尚能差遣门徒去见耶稣来看,应当不是完全隔绝,起码还有接受探监的机会。但以常理推论,监牢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,其中的人时常要忍受孤寂,与自己的思想独处。我们会面临约翰的处境吗?现代人隔绝吗?孤寂吗?在任何公众场合,在餐厅里、地铁上、大街上,随处可见低头看手机的人。他们有如生活在独自的世界里,对周围的一切视若罔闻。现代人的孤寂是一个事实,近年来心理紊乱(mental disorder)的个案大幅上升,自杀的比率不断增加,成瘾(addictions)的现象日趋普遍,追究原因,都与孤寂有关。在一个孤寂的环境中有人因患难而怀疑信仰,那就不足为奇了。问题是,我们应该怎么办?或者说,我们「能够」怎么办?

  1. 错误预期所导致的失望:约翰对耶稣的问题是:「那将要来的是你吗?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?」这个问题所表达出来的是「对预期的失望」:耶稣啊,你的表现怎么和我们所预期的不一样?是你吗?还是我们应该等候别人呢?当时的犹太人都有复国的思想。他们所预期的弥赛亚不是医治病伤、传讲天国的福音,而是率领以色列人打败敌人,脱离辖制,像摩西那样,像士师那样,像马喀比那样。约翰虽知耶稣是弥赛亚,但是却和他心目中的弥赛亚不一样,因此而感到失望,产生怀疑。

    对不读圣经的基督徒而言,这是导致怀疑的首要因素。因为不按照圣经的启示认识耶稣,只按照自己的预期塑造耶稣,一旦遇到真正的耶稣,就会感到失望和怀疑。保罗对提摩太的劝勉中,曾经提到一种「随从自己的情欲」的现象,很能说明这个道理:

    因为时候要到,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,耳朵发痒,就随从自己的情欲,增添好些师傅,并且掩耳不听真道,偏向荒渺的言语。(提后4:3-4)

    「厌烦纯正的道理」就是讨厌圣经的真理,听不进神的话语。「耳朵发痒」就是只听自己想听的,随从心中的情欲。「偏向荒渺的言语」就是明明是荒谬不通的话,却偏偏要去信,因为合自己的胃口。在这种情况之下,对耶稣感到失望是必然的。

    约翰是蒙神使用的人,不能因一时的软弱而抹杀他一生的功绩。约翰的门徒走后,耶稣称赞他说:「凡妇人所生的,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。」接着又说了一句话:「然而,神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!」这句话带给我们无限的盼望。

治疗的方法 The Healing Way

现代信徒一听到「神国」或「天国」,马上就想到「死后上天堂」,是死后的事,不是今生的事。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观念,导致许多个人和教会的软弱。福音书中所说的「神的国度」是神的掌权,乃是今生的事,一直延续到永生。神的国度是大能的国度,能够綑绑壮士。神国度在今生的具体实现,就是教会,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。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恩,门徒传扬耶稣并他钉十字架,有许多人信主,开始了教会时代。教会虽然受到逼迫,经历许多患难,却靠着主胜过一切。教会的肢体互相扶持,彼此相爱,帮助信心软弱的弟兄,虽经过无数次严厉的考验,不但未被消灭,反倒更加兴旺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神国里最小的的确比约翰还大!

「约翰症候群」可以治疗吗?感谢主,答案是可以的!约翰没有经历到基督的复活,没有得到教会的帮助。我们却不一样。复活的主与我们同在,教会与我们同在。教会行基督之道,治疗约翰症候群最有效的方法,是一间健康的教会。不是甚么研讨会,甚么讲座,而是一群活生生的、健康的、笃信圣经的、彼此相爱的弟兄姊妹。信心起伏的时候,有全体的稳定来平衡我。患难的时候,有弟兄姊妹来与我分担。偏离真道的时候,有神的话语在教会被高举起来,引导我归向耶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