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马可福音】灵修笔记 7 – 撒种的比喻:可 4:1-20

背景:耶稣坐在船上,向湖边的群众讲道,在教训之间,对他们说了一个撒种的比喻

一、你们听啊!(4:3)

  1. 整段的主题:马可4:1-34是一个完整的段落,主题是一个字:听!从开始到结束,「听」这个字不断地出现(4:3,9,12,15,16,18,20,23,24,33,34)。全段一开始耶稣就说:「你们听啊!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…」(4:3)结束的时候,说到「耶稣就把一切的道讲给门徒听」(4:34)。其中「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」这句话重复出现(4:9,23),意义深长。
  2. 有人传道:马可福音读到第四章,读者应当已经留下深刻的印象:耶稣是一位传道人!他在会堂传道(1:21),在家中传道(2:1-2),在各乡村传道(1:38),在海边传道(2:13,4:1),他又设立十二人,差派他们去传道(3:14)。
  3. 是否有人听道?撒种的比喻极为特殊,专讲听道的态度。「道」是「神的信息」,神差人将信息传出去,目的是要百姓接受信息。现在道有了,传道的人有了,是否也有听道的人呢?

二、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!(4:9,23)

  1. 有者有之,无者无之:耶稣说了一个撒种的比喻,说完之后他又加上一句话:「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!」。耶稣何意?很明显的,耶稣是说有人有耳,有人无耳。「耳」是一种属灵的状态,有耳者能听道,无耳者不能听道。有耳者切莫懈怠,切莫将耳置之不用,当使用其耳,以积极的态度听道。至于那无耳者,因其无耳,不具备听道的工具,无论你怎么传,他都听不到。道乃是传给有耳之人,不是传给无耳之人。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!
  2. 一样的撒种:在这个比喻中,只有一位撒种的,撒的是同样的种子。传道人向群众传道,传的是同样的信息。只因听者的心态不同,导致了不同的结果。
  3. 不一样的结果:耶稣指出了四种不同的结果:一,落在路旁的,被飞鸟吃去了种子。二,落在土浅石头地的,暂时发苗,立即枯干。三,落在荆棘里的,不结果实。四,落在好土里的,结出多倍的果实。(4:5-8)

三、叫他们听是听见,却不明白!(4:12)

  1. 神国的奥秘,只叫你们知道:有人对这种「拣选式的晓示」感到困惑:耶稣偏心吗?为何神国的奥秘不叫大家知道,只叫门徒知道?耶稣为何要讲比喻?用大白话将话说清楚,让大家都听明白不是更好吗?事情的关键,还是在于「耳」。有耳的人就算听不懂,他也会追问,想要弄明白。无耳的人你就算用大白话跟他说,他还是爱听不听,根本不在乎。门徒在乎,他们追问比喻的意思,耶稣就讲给他们听。于是「有者有之」,有耳的人听明白了比喻,知道了神国的奥秘。
  2. 恐怕他们回转过来,就得赦免:这太令人惊讶了,难道耶稣不愿意人得赦免吗?他降世救人,不就是为了要赦免人的罪吗?请注意,耶稣是在讲「听道」这件事的时候,才说这句话的。神愿意万人得救,明白真道(提前2:4)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耶稣不是讲神的动机,而是讲人心拒绝神的冷酷现实。人心就是这么刚硬,就是拒绝神。耶稣引用以赛亚书里的话(赛6:9),此话听似无情,其实满有深情。神差遣仆人呼唤背道的儿女归回,明知他们心硬,明知他们不听,明知他们终将错过神的赦免,仍然频频差派仆人出去。耶稣的话虽硬,神的儿子来到人间向人传道的事实,已经说明了神的深情。

四、就是人听了道(4:15,16,18,20)

  1. 撒种之人所撒的,就是道(4:14:圣经以种子来比喻神的道(彼前1:23-25)。传道人所做的是撒种的工作,种子必须是神的道,不撒道种的就不是传道人。信道是从听道来的(罗10:17),不听道的人就不能信道。
  2. 四种听道者:耶稣将听道的人分为四类:

1)第一类,刚听完道,就让撒但进入心中将道夺去,听了等于没听(4:15)。

2)第二类,道进入了心中,但却没有生根,一旦为道遭遇患难,就跌倒了(4:17)。

3)第三类,道进入了心中,但是「后来有世上的思虑、钱财的迷惑、别样的私欲进来,把道挤住了,就不能结实」(4:19)。

4)第四类,种子落在好土里,「就是人听道,又领受,并且结实,有三十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一百倍的」(4:2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