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马可福音】灵修笔记 27 – 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(一);可 14:1-36

背景:马可福音最后三章讲耶稣基督的十字架,14章讲十字架之前,15章讲十字架,16章讲十字架之后。在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,他将最后的时间用来与门徒相处。

一、害主与爱主(14:1-11)

  1. 有人害主:这段经文记载了两个极端的反应,有人害主,有人爱主。开始的两节和结束的两节有人要害主(14:1-2,10-11),夹在中间的是一段爱主的故事。谁要害主?「祭司长和文士,想法子怎么用诡计捉拿耶稣杀他。」祭司长是撒督该人,文士是法利赛人,虽然同属犹太教,平时却站在相对的立场。耶稣来了,成为他们共同的敌人,反而促成了他们的合作。这种现象极为普遍,基督徒来到一个地方,平时彼此不合的人,反而会联合起来反对基督徒。

    另一个要害主的人是门徒犹大:「十二门徒之中有一个加略人犹大,去见祭司长,要把耶稣交给他们。」犹大为何要卖主?他跟从耶稣这么久,听过耶稣的道,见过耶稣的神蹟,知道耶稣的仁慈善良,每日口称耶稣为主,怎么忍心出卖他?关于这一点,约翰提供了一些线索:「他是个贼,又带着钱囊,常取其中所存的。」(约12:6)犹大是个贪财的人,贪财使人盲目,甚么事都做得出来,包括出卖亲人。祭司长听到犹大要出卖耶稣,满心欢喜,「应许给他银子,他就寻思如何得便,把耶稣交给他们。」

  1. 有人爱主:耶稣坐席的时候,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,打破玉瓶,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(14:3)。有些人看了很不高兴,说:「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?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赒济穷人。」那时一天的平均工价是一钱银子,三十多两是三百多天的工价,是一个工人的一年所得。这么多钱,往耶稣头上一浇就没了,值得吗?有人认为这是「枉费」,并给了一个崇高的理由,认为可以用这笔钱来赒济穷人。耶稣不同意,认为这女人所做的是「一件美事」,为了安葬的事,把香膏预先浇在主的身上。当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,他的身上仍然散发著真哪哒膏的香气。按照犹太人的习俗,安葬死人要用香膏(一般香膏)膏尸体(16:1);这个女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,事先用最贵重的香膏膏了主。

    基督徒(教会)使用金钱,如何才是「枉费」?如何才是「一件美事」?有甚么原则可以遵循?大致的原则是:凡用在主身上就是一件美事,不是枉费。用在其他地方的,有可能是美事,也有可能是枉费,各人(教会)自行判断。凡是献给主的,要献上佳美的、上好的,献多好都不是枉费。给主用的,给圣工的,不能比你自用的差。有人把自己不用的破椅子、破钢琴捐给教会,他们的心态错误,教会也不要这种东西。爱主的人,为主轻看金钱;不爱主的人,为金钱轻看主。这个女人(根据约翰福音,她是伯大尼的马利亚,约12:3)将一年的工价倒在耶稣身上,不认为可惜。反观犹大,为了这瓶香膏三分之一的价钱(太26:15,三十块钱相当于120天的工价)就卖了主,二者不啻天渊之别。

二、你们应当如此行,为的是记念我

  1. 神要我们记念他:根据圣经的记载,神要我们在三方面记念他:

1)记念神的日子:神要以色列人在日子中记念他,其中最重要的是逾越节和安息日。神要以色列人守逾越节,记念这日:「你们要记念这日,守为耶和华的节,作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。」(出12:14)出了埃及之后,神还要以色列人记念安息日,守为圣日:「当记念安息日,守为圣日。」(出20:8)

2)记念神的作为:神要以色列人记念他奇妙的拯救。以色列人过了约但河之后,神要以色列人记念他的作为。十二支派各一人,每人从河中取一块石头,将这十二块石头堆起来:「这些石头要作以色列人永远的记念。」(书4:7)

3)记念神的约:神要以色列人记念他的约,永志不忘:「你们要记念他的约,直到永远;他所吩咐的话,直到千代。」(代上16:15)

  1. 耶稣设立主餐:耶稣设立主餐,要门徒记念他:「这是我的身体,为你们舍的,你们也应当如此行,为的是记念我。」(路22:19)主餐是在主日守的,这是记念神的日子。主餐是为了记念耶稣的拯救,这是记念神的作为。主餐是记念耶稣所立的新约,这是记念神的约。耶稣设立主餐,将记念神的日子、记念神的作为、记念神的约三方面都包括在内。主餐是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设立的,是「以新的记念,取代旧的记念」。基督徒不守逾越节记念出埃及,我们守主餐,记念耶稣的十字架。
  1. 饼与杯的意义:耶稣解释饼的意义,说:「你们拿着吃,这是我的身体。」又解释杯的意义,说:「这是我立约的血,为多人流出来的。」(14:22-24)饼是耶稣的身体,杯是耶稣立约的血,二者表明主的死:「你们每逢吃这饼,喝这杯,是表明主的死,直等到他来。」(林前11:26)主餐是一个等待,等待主的再来。主再来之前,我们要一直守主餐,一直表明主的死,一直记念他。

    耶稣将一张饼擘开,给大家分著吃。将一个杯传递,给大家分著喝。主餐除了记念主,同时也记念众人在主里的合一:「我们所祝福的杯,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?我们所擘开的饼,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?我们虽多,仍是一个饼,一个身体,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。」(林前10:16-17)主餐是最美的礼,向上记念耶稣基督,向四周记念弟兄姊妹。在主里我们没有分门别类,只有感恩,只有合一。

三、耶稣的挣扎(14:32-36)

  1. 客西马尼园:这座园子不是花园,而是橄榄树园。「客西马尼」是「榨油」的意思,从橄榄榨出油来。此园乃是压榨之地,受煎熬之处。
  1. 我心里甚是忧伤,几乎要死:耶稣知道自己即将承受十字架之苦,完成他来到人间的使命。但令人感到困扰的是,耶稣并未面带微笑从容就义,反倒忧伤痛苦几乎要死。耶稣后悔了吗?却步了吗?害怕了吗?亲爱的弟兄姊妹,客西马尼园中那俯伏在地、痛苦祈祷、汗珠大如血点滴在地上的耶稣,才是真正的耶稣。对我而言,耶稣的挣扎更增加了圣经的真实性,没有刻意美化,没有避而不提,只是诚实记录。耶稣曾经挣扎过,圣经不要隐藏这一点,我们也必须面对这一点。

    耶稣为何挣扎?一般的看法较从人性的软弱来考量:十字架这么痛苦,耶稣在世上也有人性,当然会忧伤害怕。我个人则较从神性的圣洁来考量:对圣洁的神而言,最污秽的就是罪;耶稣即将承担全世界的罪,当然会痛苦挣扎。耶稣有完全的人性,也有完全的神性,无论是人性或神性,他挣扎过是事实。这挣扎无损于耶稣的形象,反倒增加了深度和荣美。人人都会挣扎,因为耶稣曾经挣扎过,挣扎不再被鄙视或谴责,反被正面允许了。我们不必假装没有挣扎,以为那样才是灵命高深。再高深,也高不过耶稣。耶稣也曾挣扎过,但他最后还是顺服了天父的旨意,那才是我们要学习的。

  1. 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,只要从你的意思:耶稣向天父祈求「将这杯撤去」。这杯是十字架的苦杯,耶稣求天父撤杯,随即加上一句:「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,只要从你的意思。」经过三次祷告,耶稣顺服了天父的旨意。从那以后耶稣再无挣扎,坚决而镇定地面对十字架的苦难:「存心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。」(腓2:8)亲爱的弟兄姊妹,每个挣扎都有两个走向,一个是走向自己的软弱,一个是走向天父的旨意。耶稣对天父说「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,只要从你的意思」,一面挣扎,一面向天父走去。等到挣扎结束的时候,他已经站在天父的旨意当中。

    希伯来书将耶稣的挣扎总结如下:「基督在肉体的时候,既大声哀哭,流泪祷告,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,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。他虽然为儿子,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。他既得以完全,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。」(来5:7-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