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馬可福音】靈修筆記 28 – 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(二);可 14:37-72

背景:在夜色的掩飾和叛徒的引路之下,敵人終於下手了!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捕,帶到公會的面前接受審判。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門徒出賣他,一個門徒不認他,其他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。

一、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了(14:38)

  1. 彼得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了:基督徒都熟悉以下這段對白(14:27-31),也很清楚以後發生了甚麼事(14:66-72):
  • 耶穌說:「你們都要跌倒了。」
  • 彼得說:「眾人雖然跌倒,我總不能!」
  • 耶穌說:「就在今天夜裡,雞叫兩遍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」
  • 彼得極力地說:「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,也總不能不認你!」
  1. 門徒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了:耶穌帶者彼得、雅各、約翰三人,進客西馬尼園禱告。耶穌叫他們儆醒,他們卻睡著了。耶穌說:「總要儆醒禱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你們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了。」(14:38)
  2. 我們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了:愛主的人才會「心靈固然願意」,不愛主的人根本就不願意。一個愛主的人,一生都會處於「心靈願意,肉體軟弱」的狀態;他的心總想更愛主一些、更跟從主一些、更事奉主一些,但在實施的時候,卻總感到肉體軟弱,心有餘而力不足。他總想舉起更重的分量,卻總發現自己的力量不夠。不怕力不足,只怕心不願。力不足可以求主加添力量,使自己能夠擔當重任。但若心不願,那還能怎樣呢?一個人舉起羽毛,覺得自己很強壯。一個人舉不起大石頭,覺得自己很軟弱。這二者,誰才是軟弱的?「心靈固然願意」的人舉石頭,心靈不願意的人舉羽毛,舉羽毛的人才是軟弱的。在主的眼中,心靈願意的人是寶貴的。耶穌明知彼得會三次不認他,卻沒有責怪他,反倒為他祈禱,要他回頭以後,去堅固弟兄:「但我已經為你祈求,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。你回頭以後,要堅固你的弟兄。」(路22:32)

二、眾叛親離

  1. 背叛的吻:「吻頰禮」十分普遍,從古至今都有。當你厭惡或不信任對方的時候,不會想要和他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。有接觸,表示信任和親善。最常見的接觸是握手,雙手一握,表達出彼此的善意。反之,拒絕握別人伸出的手,會被對方視為極大的侮辱。吻頰比握手更加親切,在熱情的民族中十分常見。歷史上有一個最出名的吻頰,稱為「背叛之吻 Kiss of Betrayal」,就是猶大賣主的吻。那天晚上在客西馬尼園,猶大帶著兵丁來捉拿耶穌,對他們說:「我與誰親嘴,誰就是他;你們把他拿住,牢牢靠靠地帶去!」(14:44)一個親善的動作,成為出賣的記號。這個背叛之吻,成為所有「猶大式人物」的記號。
  1. 分散的羊:耶穌被捕的時候,他的門徒都離開他逃跑了(14:50)。起初彼得還拔出刀來,削掉一個人的耳朵,後來他也跑了。耶穌事先說過「擊打牧人,羊就分散」(14:27),預言了這件事的發生。一般人會責怪門徒,何不赤膽忠心誓死衛主,反倒膽小怕死一鬨而散?耶穌卻不這麼看。耶穌並未責怪門徒逃跑,對他來說門徒是羊,打倒了牧人,群羊無首,自然就散了。耶穌復活之後向門徒顯現,羊又回到牧人的身邊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尊崇耶穌,就有羊群的聚集;打倒耶穌,就有羊群的分散。一間教會若不傳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,不尊崇主,就不會有羊的聚集。就算人多,也不是主的羊。主的羊聽主的聲音,主的羊跟著主走。一間教會所能做的最大傻事,就是擊打牧人,讓耶穌消失。一間教會所能做的最大好事,就是尊崇耶穌,讓羊見到主,群聚集在主的身邊。
  1. 獨行的主:人子在十字架的道路上,踽踽獨行。從被捕到被釘,耶穌一人承擔了苦難。聖經所刻劃的十字架,是一條孤獨的道路。耶穌這樣走過,使徒這樣走過,我們也會這樣走過。親人和朋友可能會離棄你,只有主陪伴你。保羅被捕之後,眾人都離開了他:「沒有人前來幫助,竟都離棄我…惟有主站在我旁邊,加給我力量。」(提後4:16-17)親愛的弟兄姊妹,你當有心理準備:你若走主的道路,有可能會獨行。當懇求主,賜給你路上有同伴;並懇求主,賜給你心中有力量,即使沒有同伴,也能靠主前行。

三、公會的審判

  1. 地位顛倒:耶穌被帶到大祭司那裡,接受公會的審判。所有的審判都應具備兩個特性:一,是法官審判犯人,不是犯人審判法官。二,是要顯明正義,不是要妨礙正義。耶穌的審判卻正好相反,犯人審判法官,正義受到妨礙。耶穌的真實身分是宇宙的君王,坐在至高的寶座上審判世界。如今君王卻淪為囚犯,接受一群罪人的審判。在這個過程中,有人用唾沫吐他、掌摑他、用拳頭打他。耶穌擁有至高的權柄,他放棄這個權柄不用,甘心忍受侮辱,因為這是十字架的道路。耶穌順服天父的旨意,為了世人的救贖,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。
  1. 正義顛倒:大祭司和全公會尋找見證控告耶穌,要治死他,卻尋不著。(14:55)「治死他」是事先就決定好的,為了要治死他而羅致證據。換句話說,這是一個「先判死刑,再找證據」的法庭。大祭司問耶穌:「你是那可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?」耶穌說:「我是!」耶穌誠實的回答,卻成為他致死的罪名。聖經再三強調耶穌是無罪的,彼得說:「你們棄絕那聖潔公義者。」(徒3:14)保羅說:「雖然查不出他有當死的罪來,還是求彼拉多殺他。」(徒13:28)這一切事情成就,乃是神的旨意:「神使那無罪的,替我們成為罪,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。」(林後5:21)

四、彼得三次不認主

  1. 他的失敗傳遍天下:馬可福音寫成的時候,正是彼得聲望最高的時候。當時他是信徒的領袖,受人景仰的使徒,馬可福音一出來,他一生最大的失敗就被暴露於人前。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時候,馬可並不在場,他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?一般認為,是彼得自己告訴他的。根據教會傳統,馬可曾經有一段時間跟著彼得傳道,他根據彼得所說的,在聖靈的感動之下,寫成了馬可福音。換句話說,是彼得自己要馬可將他三次不認主這件事,紀錄在福音書裡。當福音傳遍天下的時候,彼得的失敗也傳遍天下。一般來說,一個受人景仰的人會很在乎自己的名聲,若有任何不榮譽的過去,也會盡量掩蓋。彼得卻要向世人公布自己的失敗,為什麼?因為他不在乎自己,只在乎主。讓人看到他的失敗,更能顯出主的榮美。只要耶穌之名傳揚出去,彼得之名就算被人鄙視,也沒關係。三次不認主這件事本身,是一個失敗;三次不認主這件事傳遍天下,卻是一個勝利。一個人的靈命達到「沒有我,只有主」,是光榮的勝利!
  1. 他的軟弱人人都有:換了一個地方,一個人常會有不同的表現。有一種現象,我稱為「敵區恐懼症」,就是同一個人,在自己人當中很勇敢,一到了敵區就很膽怯。彼得在耶穌身旁的時候,自信滿滿,對耶穌說:「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,總也不能不認你!」來到大祭司的院中,周圍都是敵人,人家問他,他卻矢口否認和耶穌有任何關係,甚至「發咒起誓的說,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!」。你是否有這種軟弱?我承認我有。年輕的時候參加培靈會,在聚會最高潮的時候心中充滿熱情,願意為主傳福音直到地極。真的來到陌生的地方傳福音,挨家挨戶按門鈴,心中卻惶恐不安,碰到幾個冷釘子之後,真想趕快離開。感謝主,這個恐懼症是可以治療的。那些逮捕耶穌的人,後來也逮捕了彼得,他卻一點都不害怕,反倒在大祭司和眾人面前,為耶穌作見證:「除他以外,別無拯救,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,我們可以靠著得救。」(徒4:12)治療「敵區恐懼症」的方法有三個成分:一,持續的操練;二,增加對主的認識;三,聖靈的作為。你時常去傳福音,漸漸地就不那麼怕了。你越來越認識耶穌,對這個世界就越來越不害怕。再加上聖靈奇妙的作為,你的內心起了變化,無論在何處,心中都有勇氣和平安。在任何場合、任何人面前都保持一致的人,我稱他為「至人」。一般人見到乞丐和見到君王,是兩種不同的態度;在友區和在敵區,是兩種不同的表現。至人是一致的,見到販夫走卒和見到君王將相,是相同的態度;在友區和在敵區,是相同的表現。我一生所知道的至人,唯獨耶穌一人。耶穌對任何人,在任何地方,態度都是一樣的。五旬節之後的門徒,在聖靈的充滿之下,也趨向於至人,在敵區仍然勇敢。受現代世俗思潮的衝擊,許多人追求成為富人、美人、強人…甚至基督徒也做同樣的追求。弟兄姊妹,我們何不倚靠主,追求做至人?
  1. 他的痛哭成為祝福:彼得第三次不認主之後,立時雞就叫了第二遍。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,「雞叫兩遍已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」,思想起來,就哭了。(14:72)路加描寫的更為深刻,說「他就出去痛哭!」(路22:62)痛哭是巨大的心理突破,內心難以負荷,突然崩潰了!沒有「痛哭過」的人,人生難以突破。不知道自己已經完全破產,還不斷給自己擦脂抹粉,就這麼活著。彼得痛哭了!他看到自己的失敗軟弱,內心霎時崩潰。彼得的痛哭,成為萬人的祝福。主耶穌顧念彼得,向他顯現,又以聖靈充滿他。彼得恢復以後,無數人因他而信主得救。彼得從未失去他愛主的初心,他知道自己愛主,他一直愛主。痛哭之後,主賜給彼得新的能力,讓他以這份能力來配合他的初心,以更堅定的步伐,繼續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