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馬可福音】靈修筆記 7 – 撒種的比喻:可 4:1-20

背景:耶穌坐在船上,向湖邊的群眾講道,在教訓之間,對他們說了一個撒種的比喻

一、你們聽啊!(4:3)

  1. 整段的主題:馬可4:1-34是一個完整的段落,主題是一個字:聽!從開始到結束,「聽」這個字不斷地出現(4:3,9,12,15,16,18,20,23,24,33,34)。全段一開始耶穌就說:「你們聽啊!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…」(4:3)結束的時候,說到「耶穌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」(4:34)。其中「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」這句話重複出現(4:9,23),意義深長。
  2. 有人傳道:馬可福音讀到第四章,讀者應當已經留下深刻的印象:耶穌是一位傳道人!他在會堂傳道(1:21),在家中傳道(2:1-2),在各鄉村傳道(1:38),在海邊傳道(2:13,4:1),他又設立十二人,差派他們去傳道(3:14)。
  3. 是否有人聽道?撒種的比喻極為特殊,專講聽道的態度。「道」是「神的信息」,神差人將信息傳出去,目的是要百姓接受信息。現在道有了,傳道的人有了,是否也有聽道的人呢?

二、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(4:9,23)

  1. 有者有之,無者無之:耶穌說了一個撒種的比喻,說完之後他又加上一句話:「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」。耶穌何意?很明顯的,耶穌是說有人有耳,有人無耳。「耳」是一種屬靈的狀態,有耳者能聽道,無耳者不能聽道。有耳者切莫懈怠,切莫將耳置之不用,當使用其耳,以積極的態度聽道。至於那無耳者,因其無耳,不具備聽道的工具,無論你怎麼傳,他都聽不到。道乃是傳給有耳之人,不是傳給無耳之人。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
  2. 一樣的撒種:在這個比喻中,只有一位撒種的,撒的是同樣的種子。傳道人向群眾傳道,傳的是同樣的信息。只因聽者的心態不同,導致了不同的結果。
  3. 不一樣的結果:耶穌指出了四種不同的結果:一,落在路旁的,被飛鳥吃去了種子。二,落在土淺石頭地的,暫時發苗,立即枯乾。三,落在荊棘裡的,不結果實。四,落在好土裡的,結出多倍的果實。(4:5-8)

三、叫他們聽是聽見,卻不明白!(4:12)

  1. 神國的奧秘,只叫你們知道:有人對這種「揀選式的曉示」感到困惑:耶穌偏心嗎?為何神國的奧秘不叫大家知道,只叫門徒知道?耶穌為何要講比喻?用大白話將話說清楚,讓大家都聽明白不是更好嗎?事情的關鍵,還是在於「耳」。有耳的人就算聽不懂,他也會追問,想要弄明白。無耳的人你就算用大白話跟他說,他還是愛聽不聽,根本不在乎。門徒在乎,他們追問比喻的意思,耶穌就講給他們聽。於是「有者有之」,有耳的人聽明白了比喻,知道了神國的奧秘。
  2. 恐怕他們回轉過來,就得赦免:這太令人驚訝了,難道耶穌不願意人得赦免嗎?他降世救人,不就是為了要赦免人的罪嗎?請注意,耶穌是在講「聽道」這件事的時候,才說這句話的。神願意萬人得救,明白真道(提前2:4),這是毫無疑問的。耶穌不是講神的動機,而是講人心拒絕神的冷酷現實。人心就是這麼剛硬,就是拒絕神。耶穌引用以賽亞書裡的話(賽6:9),此話聽似無情,其實滿有深情。神差遣僕人呼喚背道的兒女歸回,明知他們心硬,明知他們不聽,明知他們終將錯過神的赦免,仍然頻頻差派僕人出去。耶穌的話雖硬,神的兒子來到人間向人傳道的事實,已經說明了神的深情。

四、就是人聽了道(4:15,16,18,20)

  1. 撒種之人所撒的,就是道(4:14:聖經以種子來比喻神的道(彼前1:23-25)。傳道人所做的是撒種的工作,種子必須是神的道,不撒道種的就不是傳道人。信道是從聽道來的(羅10:17),不聽道的人就不能信道。
  2. 四種聽道者:耶穌將聽道的人分為四類:

1)第一類,剛聽完道,就讓撒但進入心中將道奪去,聽了等於沒聽(4:15)。

2)第二類,道進入了心中,但卻沒有生根,一旦為道遭遇患難,就跌倒了(4:17)。

3)第三類,道進入了心中,但是「後來有世上的思慮、錢財的迷惑、別樣的私慾進來,把道擠住了,就不能結實」(4:19)。

4)第四類,種子落在好土裡,「就是人聽道,又領受,並且結實,有三十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一百倍的」(4:2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