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因著信,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,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,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、雅各一樣。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,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。By faith he lived as an alien in the land of promise, as in a foreign land, dwelling in tents with Isaac and Jacob, fellow heirs of the same promise; for he was looking for the city which has foundations, whose architect and builder is God.(來11:9-10)
住帳棚的快樂日子 Happy days in tents
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,他在應許之地居住,有如客旅住在帳棚之中。聖經將這種「住帳棚的生活方式」,視為信心的表現(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,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,來11:9)。容我用露營來做一個現代化的解說:
關於露營,我們全家有美好的「家庭回憶」。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常帶他們去露營,曾去過加州、德州,以及科羅拉多州的Rocky Mountain國家公園等地。最令人難忘的一次是在北加州的Big Sur,營地位於參天的紅木樹林(Redwood grove)之中,一出去就是湛藍的太平洋。如今孩子們都大了,每次談起當年的露營,大家都很開心。
露營的一切用具都是臨時性的。帳棚是臨時的住處,不必太講究。鍋子是破舊不怕碰的鐵鍋,杯碗就用一次性的。這只是露營,不是住家,媽媽所珍惜的杯碗是不會帶出來的。
信心的帳棚 The tent of faith
亞伯拉罕離開本地、本族、父家,來到了應許之地。在這地方神並沒有給他產業,連立足之地也沒有給他(徒7:5)。唯一的產業是他向赫人所買的一塊墳地,用以安葬撒拉(創23:1-20)。
神曾經應許亞伯拉罕,要將這地賜給他和他的後裔(徒7:5; 創12:7, 17:8)。亞伯拉罕一直到死都沒有得著這地,但卻不以為意,一生過著住帳棚的日子。他強調自己是一個寄居的外人(創23:4),以作客的心態在世上生活。
信心使人對今生有正確的看法:我們有如寄居的客旅,在世上住著帳棚。今生的一切只是暫時的,生不帶來死不帶去,有衣有食就當知足(提後6:7-8)。世人在地上爭名奪利,斤斤計較,難捨難分,我們卻不是這樣。有如露營,我們以快樂的心情在世上活著,只求一生能夠蒙神使用,留下美好的回憶。我們不在乎住帳棚,因為我們的家是在天上。
那座有根基的城 The city with foundations
若想獲得正確的看法,必須先有正確的對比。將兩樣東西放在一起看,才知道孰大孰小。將妻子兒女和事業放在一起看,才知道孰重孰輕。亞伯拉罕透過「信心的對比」來看事情:他在世上只住帳棚,因他看到自己的家鄉是一座有根基的城,就是神所經營、所建造的(來11:10)。
信心使人看到天上的家鄉。比起天上的家,我們在世上所住的房子,甚至我們的身子,都只能算是帳棚(林後5:1)。亞伯拉罕看到天上城是有根基的,不像地上的帳棚是無根基的,於是就羨慕、等候那座城(來11:10,18)。聖經說,對於具有這樣信心的人「神被稱為他們的神,並不以為恥」(來11:16)
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What is unseen is eternal
有了正確的看法,使我們更加能夠享受人生,並且留下美好的回憶。你若知道好東西都在家裡,對於那些破損的紙杯紙盤,就不會念念不忘。以快樂的心情享受「營地」的生活,與家人相處,欣賞藍天碧海綠樹,時常感謝讚美創造天地的主。
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,不是憑著眼見(林後5:7)。就算遇到苦難,我們也不喪膽。即使外體毀壞,我們的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。因為我們知道,這至暫至輕的苦楚,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、永遠的榮耀。信心使我們看見「眼睛所看不見的」,所以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,乃是顧念所不見的。因為所見的只是暫時的,所不見的卻是永遠的。(林後4:16-1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