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又何必再說呢?若要一一細說,基甸、巴拉、參孫、耶弗他、大衛、撒母耳,和眾先知的事,時候就不夠了。他們因著信,制伏了敵國,行了公義,得了應許,堵了獅子的口,滅了烈火的猛勢,脫了刀劍的鋒刃;軟弱變為剛強,爭戰顯出勇敢,打退外邦的全軍。And what more shall I say? I do not have time to tell about Gideon, Barak, Samson and Jephthah, about David and Samuel and the prophets, who through faith conquered kingdoms, administered justice, and gained what was promised; who shut the mouths of lions, quenched the fury of the flames, and escaped the edge of the sword; whose weakness was turned to strength; and who became powerful in battle and routed foreign armies.(希伯來書 Hebrews 11:32-34)
我又何必再說呢?What more shall I say?
希伯來書十一章從32節起進入「我又何必再說呢」的部分,不再一一細說古人的信心事蹟,而是合在一起說。其中提到六個人的名字:四位士師(基甸、巴拉、參孫、耶弗他),一位君王(大衛),和一位先知(撒母耳具有先知、祭司、士師三重身分)。
當士師秉政的時候,以色列人遭遇外敵侵略,他們的事蹟與「勝過敵人」有關(制伏了敵國,打退外邦的全軍,爭戰顯出勇敢,軟弱變為剛強)。大衛是君王,神應許為他「建立家室」,他的事蹟與「得了應許」有關。撒母耳和眾先知是神的僕人,他們的事蹟與「在事奉中經歷神」有關(行了公義,堵了獅子的口,滅了烈火的猛勢,脫了刀劍的鋒刃)。我們將根據聖經的記載,從這六人的身上繼續學習信心的功課。
一位「大能的勇士」 A “Mighty Warrior”
若用一句話來形容基甸,應該就是「大能的勇士」了。基甸的勇不是一夫之勇,而是一軍之勇。基甸是真正的勇士,他臨危受命,不畏強敵,因他一人的勇敢,使得三百人一起勇敢,成為一支得勝的軍隊。他們以寡擊眾,以少勝多,擊潰了十幾萬米甸大軍,拯救了國家民族。奇妙的是,這樣一位大能的勇士,在本性上卻是一位膽小怕事的人:
約阿施的兒子基甸正在酒醡那裡打麥子,為要防備米甸人…基甸就從他僕人中挑了十個人,照著耶和華吩咐他的行了。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,不敢在白晝行這事,就在夜間行了。(士6:11,27)
為了要防備米甸人,基甸不在麥場打麥,而在酒醡打麥,說明他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。神叫他除去偶像,他想順服神,卻怕得罪人,不敢在白天做,只好在晚上做。神叫他去拯救以色列人,他不敢確定,就「濕羊毛、乾羊毛」來回印證。(士6:36-40)無論怎麼看,基甸都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。聖經用一整章的篇幅(士師記六章)告訴我們,基甸就是一個普通人,和我們一樣。
基甸的故事告訴我們:勇士不是天生的!一個膽小怕事的人,只要順服神,就能成為大能的勇士。使徒彼得也曾膽怯過,三次不認主,後來卻順服於主的使命,為主作見證,連敵人都看出他的膽量。(徒4:13)弟兄姊妹,勇氣從何來?勇氣是在順服中產生,在行動中增強。一開始那個順服神的行動,給你帶來勇氣。將順服的行動持續下去,給你帶來勇氣的增強。不是思考顯出勇敢,而是爭戰顯出勇敢。不是越想越勇,而是越戰越勇。
三百勇士 Three Hundred Warriors
打仗需要兵,兵在精而不在多。三萬多人來跟隨基甸,神叫基甸宣告:「凡懼怕膽怯的可以回去!」,於是有二萬二千人回去,只剩下一萬人。神又藉著「飲水之時是否保持警覺性」刷掉了九千七百人,只剩下三百人。神對基甸說:「我要用這餂水的三百人拯救你們。」(士7:7)於是神與基甸同在,叫他展開了一個「以三百人打敗十幾萬人」的作戰計畫。在作戰的過程中,基甸的三百勇士不但打敗了敵軍,並且窮追不捨,直到捉住米甸的二王西巴和撒慕拿。對於基甸的表現,聖經這麼說:「基甸…殺敗了米甸人的軍兵,因為他們坦然無懼!」(士8:11)
親愛的弟兄姊妹,我們也可以坦然無懼!勇士不是天生的,是在行動中培養出來的。有行動,就有勇氣;有勇氣,就更有勇氣。當你聽到「凡膽怯害怕的可以回去」的時候,就算你心裡害怕,也不要回去,要留下來。回去了你就永遠是一個膽怯的人,留下來你才會成為一個勇敢的人。
基甸的經歷告訴我們:
- 勇士不是天生的,只要順服神,人人都可成為勇士
- 勇氣是在順服中產生,在行動中增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