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yan Lee
很多人認為抑鬱本身就是不好的,經歷抑鬱就說明你「有問題」。但我漸漸明白,抑鬱本身並不是壞事,它只是對某些內在或外在問題的回應。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一塊路標,提醒我們生命中出現了偏差。這塊路標本身是中性的,沒有道德意義,雖然它帶來的感受確實很痛苦。
關鍵不是情緒本身,而是它指向了什麼。抑鬱可能在指向某個更深的根源——一個人、一種狀況、一個逃避機制,或是一種已經不再適用的生活方式。我們所有的情緒,包括抑鬱、憤怒和喜樂,其實都是有意義的,它們就像我們的理智一樣,是神賜給我們分辨真理的工具。
社會對抑鬱還有一個誤解,就是急於「解決」它,因為它令人痛苦。確實,心理治療、藥物、禱告、經文、團契和深度關係都能幫助緩解抑鬱的症狀,但我學到的一個功課是,我們不應急於擺脫抑鬱,而是要學會聆聽它所揭示的東西。
最痛苦的,是在發現自己患有抑鬱症時,不得不承認我並沒有自己想象得那麼堅強。這是我還沒信主時經歷的。我曾以為自己靠意志和努力就能應對一切。但抑鬱打擊了我,讓我意識到自己在精神和情感上都非常脆弱。我拼命掩蓋,幾個月都不出門,避免與人接觸,希望沒有人發現我的破碎。我是個醫生,我應該是堅強的,是去治癒別人的人。
後來我信主了,抑鬱帶來了另一種痛苦——我無法感受到喜樂,也感受不到神的同在。我沒有食慾,體重驟減三十磅,沒有精力工作。有時我只是坐著,望著天空發呆。即使如此,我內心仍有一絲微弱的希望。我只能一刻一刻地依靠神,而不是自己。我感恩有一個愛我、傾聽我的群體。但我的喜樂卻不在了,我仍然感到與神隔絕。
還沒認識基督的時候,我的抑鬱和自我依靠的崩塌,讓我看見自己多麼破碎。它揭示了我的罪,這是只有聖靈才能顯明的。我迷失了,嘗試過各種方法尋求醫治。我也接觸過其他宗教,但始終找不到方向。其實不是我找不到路,而是我根本沒法靠自己找到路。是神來找了我。祂的大愛和安排擊碎了我原來的生命,讓我信了耶穌基督。
信主後我再次陷入抑鬱,但這一次我從一開始就尋求神的幫助。正如彼得所說:「我們還能歸從誰呢?」除了神,沒有別的依靠。但這次的抑鬱和我情緒正常時的狀態完全不同。禱告變得空洞,聖經讀起來毫無感動,屬靈的管道——禱告、團契、神的話語——我幾乎無法靠近。抑鬱讓我連「靠自己振作起來」都做不到。這時,是他人把基督帶進了我的生命,神透過他們讓我逐漸恢復。
我還不信神時,祂對我的回應是拯救——讓我重生,赦免我的罪,帶我進入教會群體。祂把我帶向基督的方式清清楚楚,不容我否認。祂的帶領讓我知道,祂看見我,認識我,並愛我。
最安慰我的是,神在我最軟弱、最破碎的時候就愛我。祂接納那個憂鬱的我,我不必假裝堅強或快樂。即使我還不明白這一切,我內心深處知道,祂永遠愛我如同愛自己的孩子。這讓我充滿了感恩與喜樂。
後來,在信主之後再次陷入抑鬱時,我還是覺得離神很遠。我靠著禱告、讀經、基督徒的團契維持下去,也尋求了專業幫助,在這過程中持守著基督信仰的世界觀。這些都幫了我一把。最終,當我順服神的呼召,進入神學院並成為傳道人後,祂恩典地醫治了我。身邊的人都看見了我的改變。
我的妻子Noah,在我抑鬱時是我經歷到最像基督的人。她陪著我,為我禱告,陪我沉默地坐著,認真傾聽而不論斷我。她不責備我,也不羞辱我。她愛我當時的樣子,從未放棄過我。她的愛鼓勵我、恢復我。雖然她不完全理解我所經歷的,但我知道可以信任她。
她沒有說空話,也不試圖解決我的問題。她愛我,是真實的、忠誠的、犧牲的。這並不容易,那時我們剛有孩子,她也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會好起來,甚至會不會好起來。但神賜給她的信心支持了她。
她也在那段時間,把我和我們的婚姻擺在首位,雖然還要照顧兒子。這份優先順序也成了兒子的祝福,因為最好的養育,是孩子看見父母相愛。
不只是Noah,還有教會群體、專業人士、家人幫我處理日常事務。抑鬱的重擔是他們一起分擔的,這讓我能撐下去。
真正的支持來自無條件的愛,那愛從神而來,也源自一顆純淨的心。約伯的朋友在沉默的七天裡是最好的朋友,直到他們開口說話。他們的話暴露了他們的心。愛,是先傾聽。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,你會先聽他傾訴,而不是急著說話。
對我來說,抑鬱是一種失去喜樂、被持續悲傷和恐懼壓倒的狀態,持續超過兩週。當我還沒信主時,它源自我沒有神,陷在罪中,卻無法自拔。
信主後,我的抑鬱主要和恐懼有關——特別是放棄醫生職業、跟隨耶穌的恐懼。那感覺幾乎是不可能的。兒子剛出生,我想為家人提供保障。
如果你正在面對抑鬱,我想說:抑鬱總是指向更深的東西,很多時候,是指向神。它可以揭示我們的罪和破碎。我也發現自己比在最黑暗的時刻想象得還要有罪。
但我們不要急著告訴別人他們抑鬱的原因。這是他們的旅程。如果你真想說些什麼,一定要帶著極大的謙卑,最好是在你自己也經歷過類似痛苦之後。也要等他們願意聽的時候才說。
最終的盼望,是選擇神和祂的應許,即使抑鬱仍在。我們跟隨神,不是因為祂的祝福,而是因為祂配得。當我們選擇祂,我們也同時放下偶像——那些控制我們的罪與恐懼。抑鬱可能就是我們離開這些偶像時的心靈疼痛。但神要我們得著完全、聖潔和真實的喜樂。有時,經歷一段抑鬱的黑暗期,是通向那深刻喜樂的必經之路。
即使現在,說「我有抑鬱症」仍然不容易。我沒信主時,驕傲讓我不願承認。我是在極其破碎中信的主。我不想讓人看到我的軟弱。
但信主後再次經歷抑鬱,我明白了:分享、敞開、甚至在軟弱中誇口,是合乎聖經的。這是唯一誠實面對神的方式——祂早已知道我一切。所以第二次,我不再難以啟齒。
抑鬱會影響整個人:思想、身體、情緒、靈魂與意志。那些常常深思人生的人,往往也容易陷入抑鬱。傳道書的作者就是一個例子。抑鬱揭示了人生虛空的真相,這並不違背信仰。
事實上,詩篇中有很多哀歌——有人說多達70%。它們表達悲傷、恐懼,甚至喜樂的缺失。詩篇第88篇甚至毫無希望地結束在黑暗中。但盼望仍然在神那裡。接下來的詩篇89篇就轉了調。
經歷悲傷,並不是不屬靈的表現。聖經裡充滿了悲傷。而有時,即使在抑鬱中,認識基督所帶來的那份深沉喜樂,依然在底層流動。一個忽略抑鬱的信仰是不完整的。它缺乏深度,也缺乏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