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馬可福音】靈修筆記 5 – 醫治枯乾手的人,設立十二使徒:可 3:1-19

背景:不同的人對耶穌有不同的反應,法利賽人要除滅耶穌,民眾湧向耶穌,門徒跟隨耶穌

一、根據聖經來認識耶穌

  1. 不同的畫像:在每位基督徒的腦海中,都有一幅耶穌的畫像,代表各人對耶穌的認識。這幅畫像與聖經所刻劃的耶穌,未必完全相同。一間教會的運作,是根據眾人對耶穌的共同認識。這個共同認識若越接近聖經,教會的運作就越合主的心意。
  2. 在真道上同歸於一:教會的成長不在於人數的增多,而在於對基督的認識。使徒保羅說:「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,認識神的兒子,得以長大成人,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。」(弗4:13)
  3. 聖經中的耶穌:今天的這段經文中,說到了耶穌「怒目周圍看他們」(3:5)。許多信徒腦海中的耶穌,是心地慈祥、待人親切、總是面帶善良的微笑,他們極難想像耶穌以憤怒的眼光看人。事實上,聖經從未說過「耶穌笑了」,但卻說過「耶穌哭了」(約11:35)。說過一次耶穌歡樂(路10:21),但卻說過更多次耶穌憂愁(太26:37, 可3:5, 約11:35,12:27,13:21)。怒目、哭、憂愁,這樣的耶穌你能接受嗎?
  4. 除去成見:我們若想真正認識主,就必須除去成見,以謙卑的心,有系統地讀聖經(挑選式的讀經是無用的,許多錯誤的觀念,來自於只讀挑選的經文,不讀其他經文)。大家一起根據聖經來認識神的兒子,才能在真道上同歸於一。

二、當耶穌發怒時

  1. 眾人的存心:眾人存心不良,他們窺探耶穌,不是看他能不能醫病,而是看他會不會在安息日醫病。不是關心病人的痛苦,而是尋找控告耶穌的把柄。
  2. 耶穌的提問:耶穌看出眾人的存心,就問他們一個問題:「在安息日行善行惡,救命害命,哪樣是可以的呢?」(3:4)正確的答案是:若是行善、救命,每日均可行,安息日也可行。若是行惡、害命,每日均不可行,安息日尤不可行。然而眾人卻選擇沉默,都不作聲。他們的沉默也是一種回答,不作聲也是一種作聲。
  3. 耶穌之怒:耶穌怒了!他怒目周圍看他們,憂愁他們的心剛硬(3:5)。耶穌憤怒的目光,射向一群對人毫無同情之心的冷血宗教人士。是的,耶穌也會收起慈愛的眼光,他對這種人所顯示的,不是寬容,不是諒解,而是憤怒。
  4. 安息日的殺人計畫:耶穌治好了枯乾了一隻手的人,法利賽人就出去,和希律黨的人商議要除滅耶穌(3:6)。耶穌在安息日行善救命,他們說不可以;他們自己在安息日行惡害命,謀劃除滅耶穌,卻可以。對於這樣的「宗教人」,難怪耶穌要發怒。

三、群眾的動機

  1. 耶穌聲名遠播:耶穌在加利利所做的事傳到遠方,各地都有人來找他(3:8),目的是要醫病趕鬼(3:10-11)。名氣大了,會招來不同動機的人。
  2. 耶穌的作法:耶穌接待群眾,治好了許多人,趕出了許多鬼(3:10-11),也向他們傳道。耶穌憐憫群眾,因他們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(太9:35-36)。

四、設立十二使徒

  1. 職分的必要:耶穌在他的跟從者之中挑選了十二人,以設立使徒職分的方式,將門徒組織起來,使他們更有效地作主的事工(參考徒1:21-26)。職分是必要的,耶路撒冷教會也設立了七個人來管理飯食(徒6:3)。
  2. 耶穌的順序:在揀選十二使徒的過程中,耶穌顯示出屬靈的順序,值得事奉者注意:與主同在,傳道,趕鬼(與主同在才有道可傳,趕鬼是為了傳道)
    1. 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
    2. 也要差他們去傳道
    3. 並給他們權柄趕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