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安提阿五之五】创造新的文化

其言也善 Good Words

「Tuesdays with Morrie 星期二约会莫里」是美国的一本畅销书,1997出版,卖了一千多万册,拍成了电影(杰克李蒙主演)。作者是一位体育专栏作家,无意中得知他78岁的大学教授莫里患了绝症,就每个星期二从底特律坐飞机到波士顿去探望他。莫里给他心爱的弟子一个 final project:将他们每次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,作为一个垂死老人给社会的最后礼物。他们谈了好些题目:世界、自怜、悔恨、饶恕、死亡、家庭、婚姻、情绪、变老、文化、钱、爱…

当初我对这本书感到兴趣,是因为我一直对人性很好奇,也一直在学习。我相信「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」,一位乐观而睿智的老人,临死之前将他的人生体会与弟子分享,这种书我想读。莫里看破世俗,认为社会向我们灌输的信息,许多都是谎言。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名利,而是以爱心对待别人。莫里爱家人,爱学生,爱朋友,爱生命。他教学生「听」的功课,跟人家说话的时候要全神贯注,不要一边听一边想别的,要给对方百分之百的注意力。人比钱重要,要爱人,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爱。软弱并不是耻辱,他患了绝症(Lou Gehrig’s Disease 身体逐渐瘫痪),起初很怕瘫痪到一个程度,上厕所无法善后,连生命的最后一点尊严都没了。后来却坦然接受人家的照顾,照样每天接待访客,与人说笑。

他的弟子,这本书的作者,当时忙着追逐名利,早将这位恩师给忘了。开始了周二约会之后,他的观点改变了,态度也改变了。他有一位关系闹僵的弟弟,多年不说话。在周二约会的期间,他开始去联络弟弟。经过多次的尝试,兄弟之间恢复了对话。

创造新的文化 Create a New Culture

我提「星期二」的目的,是为了要和志同道合的弟兄姊妹从死亡的深度来正视人生。厌弃肤浅的宗教文化,创造新的文化,就是充满生命力的基督文化。那种半死不活、奄奄一息的宗教生活,应该厌弃了吧?那种一面哈利路亚、一面说三道四的宗教生活,应该厌弃了吧?那种藐视真神、贪恋世俗、不冷不热、名存实亡的宗教生活,应该厌弃了吧?那种没有爱心、没有接纳、只爱自己、只爱同类的宗教生活,应该厌弃了吧?那种唱唱诗、听听道、在知识上讨些分数,在生活上毫无功效的宗教生活,应该厌弃了吧!世界上岂缺少死的宗教?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在死的宗教里?我既全力投入,就要建立基督的身体,乃是有生命的身体;有自己的文化,乃是基督的文化。

莫里并不是基督徒,他所任教的大学是犹太人办的。莫里的话有旧约「行公义、好怜悯」的人道精神,但却缺少十字架的高度、深度、和广度。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有将人带到神面前的高度,为罪人牺牲到死的深度,以及爱所有人类的广度。最早的两间教会,耶路撒冷教会和安提阿教会,都彰显出基督的高度、深度、和广度。他们在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中(犹太文化和希腊文化)发展出自己特有的文化。那时世上没有多少基督徒,信主的人很自然地聚在一起,开始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。他们信耶稣、敬拜神、彼此接纳、彼此分享、彼此相爱。这种有神、有爱、有坚定信仰的生活,不但没有被人厌弃,反倒被人喜爱:

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里,且在家中擘饼,存著欢喜、诚实的心用饭,赞美神,得众民的喜爱。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。 (徒2:46-47

廿一世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,迅速转变中。社会迅速的世俗化,旧的宗教做垂死的挣扎,意图重新宗教化。这两条都是死路。世俗化是死路,宗教化也是死路。唯一的活路是耶稣基督,他是生命的主,生命在他,复活也在他。教会若是宗教化,搞些死传统,讲些死神学,毫无初期教会的活力,那是自己走进死胡同。教会若是世俗化,对外讨好世人、跟着潮流走,对内牧师贪爱名利,长执争权夺利,信徒自私自利,毫无基督的生命力,这种教会不灭亡没有天理。教会需要重新建立新的文化,就是起初的教会文化,就是基督文化。

文化,是开垦出来的。不但开垦,还要维护:长期地、不中断地、细心地维护。正如一块荒地到处都是石头杂草,开垦之后才能种庄稼。种了庄稼之后还要不停地维护、灌溉。一不管它,很快就成为荒烟蔓草。一间教会若要建立起基督文化,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弟兄姊妹,倚靠圣灵的能力,将基督之道活出来,并且不断维持。如何实践基督之道?根据我们对安提阿教会的查经,可从三件事做起。

创造说的文化 Creating a Culture of Speaking

安提阿教会是从说话开始的。每个人都会说话,若想建立起基督文化,必须先从说话做起。一群门徒来到了安提阿,他们自己是犹太人,其中有些人却开始「和希利尼人说话 speak to the Greeks」,导致许多人归主。谁是你的「希利尼人」?

  • 和我不一样的人(皮肤不一样,种族不一样,国籍不一样,省籍不一样…)
  • 说不同语言的人(中文、英文、西班牙文、普通话、台湾话、广东话…)
  • 阶级不同的人(社会地位、财富、学历、职业…)
  • 年龄不同的人(年轻人不跟年长者说话,年长者不跟年轻人说话…)
  • 来宾(反正他只来一次,不理他也没关系)
  • 任何我不喜欢的人

和希利尼人说话,就是「主动的、善意的与人交谈」。那人是美国人,我是亚洲人,我去和他说话。那人是大陆来的,我是台湾来的,我去和他说话。那人是白头发的老人家,我是年轻人,我去和他说话。那人是大学生,我是大学教授,我去和他说话。那人是一次性拜访的来宾,我是本会几十年的老会员,我去和他说话。那人我不喜欢,我很想避开他,但是我去和他说话。这样的说话,叫做「和希利尼人说话」。

要做到「和希利尼人说话」,心中必须有基督的爱。耶稣基督从来不嫌弃人。大家都嫌弃撒该,耶稣却对撒该说:「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!」(路19:5)。大家都嫌弃讨饭的瞎子,不许他作声,耶稣却问他说:「你要我为你做甚么?」(路18:41)有人带小孩子来见耶稣,门徒责备他们,耶稣却说:「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!」(太19:14)西门嫌弃一个犯罪的妇人,耶稣却对她说:「你的信救了你,平平安安的回去吧!」(路7:50)我们心中若有基督的爱,才会以善意和人说话。我们心中若无基督的爱,我们就会嫌弃人、避开人、只拣自己喜欢的人说话。

在社会上,人与人说话是挑选对象的。见到与自己不同的人会感到嫌弃,不想搭理他们。见到陌生人就想避开,不想和他说话。时常哼一声、咳一声,散发出敌意,而非善意。主动而善意的说话需要内在的能力:基督的爱在你的内心得胜,使你克服自身的不足,散发出基督的丰盛,你才会和希利尼人说话。教会需要这样的丰盛,人人都存著爱心,存著善意,带着微笑,不嫌弃,不规避,和人打招呼,对人说「哈囉」,与人闲聊,与人深谈。这样的风气一旦建立起来,将会彻底改变一间教会的文化。教会一旦有了这种文化,就算你将教会的门关起来,社会上的人也会拼命敲门,说:「让我进来!我要有人欢迎我,我要有人跟我说话!」

创造聚的文化 Creating a Culture of Meeting

门徒的一大特征,就是他们聚在一起。他们总是聚,不停地聚,欢喜快乐地聚。耶路撒冷教会天天在殿里、且在家中擘饼、存著欢喜诚实的心用饭。巴拿巴将扫罗带到安提阿,立刻就和教会一同聚集:

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,教训了许多人。(徒11:25

「和教会一同聚集」不是 event-driven,而是 life-driven。不是教会有活动了,请你来参加:请你来参加布道会,来参加聚餐,来参加主日崇拜,来参加团契…「聚」不是「活动驱动的」,而是「生命驱动的」。我里面的新生命,驱动我去找有同样生命的人,和他们聚在一起。我们一起敬拜,一起学习神的话语,一起在基督里过新生活。我有一颗「喜欢和弟兄姊妹在一起的心」,我与弟兄姊妹生活在一起,彼此分不开。

教会不但聚,而且合。巴拿巴和扫罗与安提阿教会聚集,教导他们神的话语。基督徒聚会的时候,必定有神的话语。神的话语和祷告不一样,神的话语使不合一的人合一,祷告使合一的人保持合一。原来不合一的想要合一,不能只靠祷告,必须要靠神的话语。原来已经合一的想要保持合一,不能只靠读经,还要加上祷告。保罗说:

为要成全圣徒,各尽其职,建立基督的身体,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…(弗4:12-13

教会的合一不是在感情上合一,而是「在真道上同归于一」。感情是善变的,真道是不变的。教会的人来自四面八方,各有各的背景,各有各的想法,如何才能「有一样的心思,有一样的意念」?(腓2:2)必须靠神的话语!大家都从自己的意念向神的话语靠拢,众人就合一了。不要向人靠拢,只要向神靠拢。不要崇拜某一位牧师,某一位弟兄,只要用心研读神的话语。每当门徒聚集,总要有神的话语在我们中间。总要有人打开圣经,仰望圣灵,引导我们进入真理。

一旦建立起「聚」的文化,教会将有无比的吸引力。不信的人来到教会,看到我们彼此见面这么高兴,这么真心喜乐,他们会受到感动。他们又看到神的话语在我们中间,乃是活泼而有功效的(来4:12),众人的心思意念在主里同归于一,他们也会受到感动。这样的聚,这样的合,本身就是一块强力的磁石,吸引著孤独、分散、困苦流离的世人。

创造给的文化 Creating a Culture of Giving

安提阿教会一听犹大的弟兄要受饥荒,立刻慷慨捐助,并托巴拿巴和扫罗将捐款送到耶路撒冷教会。他们又顺服圣灵的吩咐,打发巴拿巴和扫罗出去传福音。安提阿教会是一间「给生命」的教会,他们给出物资维持肉体的生命,又给出福音拯救属灵的生命。他们派出去的是巴拿巴和扫罗,他们之中最好的两位。

许多现代的教会,因为培养出「消费者心态 consumer mentality」,教会里拿的人多,给的人少,从本质上破坏了教会。教会的本质是给,因为神给(神爱世人,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。约3:16),耶稣给(主为我们舍命,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。约一3:16),门徒给(若有人要跟从我,就当舍己。路9:23)短视的教会为了讨好群众,吸引人来,不培养给的文化,却培养拿的文化,引来一群消费者,自毁根基。有见识的教会必定培养给的文化,用各种方式来显示基督的丰盛与慷慨。给的教会必定有福,因为施比受更为有福。「给」有许多方式:

  • 给人善意:一个微笑,一声哈囉,一个 hug。
  • 给人正能量:一个鼓励,一声赞美,一个感谢。
  • 实际的帮助:物资、时间…
  • 给人恩典。
  • 给人宽恕。
  • 给人 “the benefit of doubt「他可能是冤枉的」的福利”
  • 给人福音…

一间说话、聚会、给予的教会,有如一棵树,栽在溪水旁,干旱之年仍必青翠,而且结果不止,因为主与他同在。

安提阿 Antioch

安提阿教会。弟兄姊妹数着日子,盼望着保罗的归来。每次保罗宣教之后都会先到耶路撒冷,然后再回安提阿。这是保罗第三次宣教,大伙儿好久没见到他了,十分思念。听说他已经到了耶路撒冷,应该快回来了吧…

「不好了,保罗被捕了!」

「甚么?你说清楚点,出了甚么事?」

「保罗到了耶路撒冷,有人诬告他带外邦人进入圣殿,差点被打死。现在被罗马人逮捕,收在监里,看来凶多吉少。」

「啊呀,保罗啊,保罗啊…」

保罗被捕的消息传出去,全教会如同一人,纷纷赶来。大伙儿跪在神的面前,切切祈祷。

「主啊,慈悲的天父,求你施恩,眷顾你的仆人保罗…」

下载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