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立旸
在迷失与无力中,主亲自寻回我,赐下平安与新生的盼望
信主之前的生活与状态
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,与父母相处亦亲亦友。家族中长辈有虔诚的基督徒,我母亲心中信主,只是尚未决志受洗。我从小便在家庭聚会中听过长辈们唱赞美诗,但自己对基督信仰并无深入主动了解。
作为独生女,我在未信主之前是个以自我为中心、做事急躁且功利性强的人。但在内心深处,我其实自卑敏感,非常在意他人对我的评价,习惯性地透过与他人比较来定位自己,与人相处时也难以做到完全真诚与坦荡。
另一方面,我自觉本性善良,追求积极向上,也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与成长中遇到的良师益友。我学习刻苦,兴趣广泛,喜欢阅读、思考与自我反省。因此,在大学毕业前,我的生活是目标明确、顺利实现,也充满趣味与丰富色彩。
然而,从走出校园、进入医院攻读博士后,我逐渐失去了过去所习惯并依赖的外在考核体系与比较坐标。我开始意识到,自己一直以来所订立的阶段性目标都过于短浅,人生规划也多半随波逐流,缺乏明确与独立的方向。我未曾真正思考过立足平凡生活中的人生价值,于是渐渐感到迷茫,开始出现丧失斗志与放任惰性的倾向。
博士第三年初,我有机会来到美国的实验室工作,一度以为这会成为我研究生涯的转捩点。转眼,我已在这里第三年。随着时间过去,我对初来时的新鲜感与想像逐渐褪去,清楚认识到,困扰我多年的许多问题,其根源其实来自我自身。因此,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,必须从与自己和解、找到内心的平安着手。然而,我的思想常常反复,容易陷入自责与自怜,对未来感到更加迷茫与无助。
神如何引导我逐渐认识祂
在这样的状况下,我开始寻求机会接触教会,起初只是为了改善自己在异国他乡极为有限的社交生活。但我第一次来到 CBCWLA 的经历,却让我终生难忘。
那是 2025 年 5 月 18 日,在那次主日崇拜中,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《圣经》的智慧是如此贴近现实生活,而非我以往印象中的神话故事。当天的慕道班课程也让我首次近距离接触教会成员,并在轻松真诚的交流中,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喜乐。
从那以后,我每周都由衷地渴望参加主日崇拜。坦白说,这份自然萌发的渴望,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。在这段时间里,我不再像从前那样反复受困于内耗,内心反而升起前所未有的平静,不再那么容易胆怯,也不再苦苦追求无法掌控的改变,反而渐渐接纳了真实的自己与世界,甚至在生活中逐步实现了自己曾经向往却难以做到的一些转变。透过团契生活、主日讲道以及慕道班的启发,我逐渐认识主耶稣,并从近期经历与内心变化中,感受到主的引导与祝福。
我的决志
在走近主的过程中,我也不断遇到新接触的信息与原本认知之间的差异,因此曾感到困惑,至今也仍有部分疑问。我曾担心,自己既然还有疑惑,是否代表我只是「愿意相信」而非「真正相信」。但透过与慕道老师与教会弟兄姊妹的交流,我明确理解:我已经信主。信仰不等于所有问题都能马上得到解答,也不意味着此后不能再有疑问,而是心中已种下一颗种子,将在主耶稣的恩典与祝福中逐渐成长,获得力量,勇敢面对、接纳并解决或与问题和解。
于是,我在2025年6月22日决志信主,坚信终生不移。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,这罪不仅仅是法律或道德层面,而是来自人性——我以自我为中心,因此过去曾有、将来也可能会有罪的思想与行为。若沉溺于此,我将在今生与永生中与神隔绝。但主耶稣为我们这些有罪之人上了十字架,为我偿还了罪的代价。我信主,需要主,接受耶稣基督成为我的救主与生命的主;感谢主赦免我的罪,我愿意悔改,脱去旧人,穿上新人,求主引导我的一生,使我活出主所喜悦的样式。
信主之后的生活
在信主之后,我的生活仍旧有挑战——做事时有时仍会急躁与功利;在人际交往中也仍会不自觉地感到困窘与怀疑;对科研与毕业的困难也仍感压力。但不同的是,这些困扰不再长时间束缚我,我能更快地回归平静与理性,珍惜当下的美好,甚至像享受一顿简单午餐时也能心生感恩与满足。
我仍未完全定义自己人生的价值,但我清楚知道自己今后长远的追求。我知道,所有的长久都是由一个个「现在」累积而成。因着主耶稣的引导与祝福,我会脚踏实地地生活,努力去做主所喜悦的事,成为主所喜悦的人。
我怀着今日种下的这颗信心的种子,敞开心门,接受主的滋养,珍重并期待走在新人之路上的每一天,将一切荣耀归给我们的主。阿们!
读完有感想?请反馈给[email protected]!